农村绿化情况调研报告(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材料)
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调查报告 材料
统筹全市绿色环保农机化发展,形成相关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应用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机制。我整理了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绿色农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示范引领、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提高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集成配套农机化政策、装备、技术的有效供给,将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让绿色农机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产增收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一项行动、两大工程?的部署要求,把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推广应用了一批新装备。乘坐式插秧机、85马力以上大拖拉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适用、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发展迅猛,特别是乘坐式插秧机已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每年新增数都在1000台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截至目前,上述机具的保有量分别达到6337台、5888台、1177台、586台,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稻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高效植保、清洁热源烘干、农业废弃物处理等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自20xx年大面积推广以来,我市每年完成的稻秸秆犁耕深翻还田面积都在60万亩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已达259万亩;全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作业能力已达180万亩/季,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技术,今年全市共建设20亩以上的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基地152个,其中20-30亩的108个,30亩及以上的44个,机械化集中育秧面积近5000亩,是去年的三倍有余,既提高了育秧和机插质量,更起到了明显的节地、节水效果。三是打造了一批新典型。自20xx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秸秆机械化还田(犁耕深翻)、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小麦复式作业、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水肥一体化应用等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各类绿色农机示范点22个,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四是更新换代了一批旧装备。持续做好农机具报废更新工作,加快淘汰排放超标农机具的步伐,每年报废的老旧拖拉机、收割机在500台左右;20xx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燃煤粮食烘干炉清洁热源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全市526台燃煤粮食烘干炉已全部淘汰,电能、天然气等清洁高效的热源取而代之。
二、存在问题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以拖拉机为例,我市拥有拖拉机57937台,其中小型拖拉机48714台,占比达84%,农机具作业效率较低。二是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我市拥有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18528台,机具配套比仅为1:2,农机具使用效率较低。三是低档机具多,高端装备少。我市农机装备层次不高,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全程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不到位。一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力薄弱,全市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仅有5家,技术推广人员54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推动农机化绿色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薄弱,全市一级农机维修点仅有4家,农忙时难以满足大中型、高性能农机装备的维修和保养需求。同时,农机配件价格贵、农机维修费用高,给农民机手增加了负担。
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健全。老旧、小型农业机械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能源消耗大、碳排放多等诸多问题,但是购置先进适用、绿色环保的农机装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成本回收周期过长,一般情况下,农民机手不愿意主动报废老旧农机具更换新装备。现有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够健全,报废更新补贴尚未普及,仅对拖拉机、收割机等个别机具进行补贴,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和绿色发展。
农机装备产业基础不强。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农机企业220多家,但其中零部件生产企业有190多家,占比达86.3%,高端整机生产企业少。我市农机产品以零配件为主,档次低、附加值小,?大路货?多,绿色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较弱。
三、几点建议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发挥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项目资金投入。加快相关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的示范,制定绿色环保农机主推技术装备目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向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装备和技术倾斜。鼓励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向绿色环保农机领域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科技创新。统筹全市绿色环保农机化发展,形成相关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应用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机制。搭建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农机化技术创新平台、创新联盟,支持培育绿色环保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探索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加快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在全市各种不同区域设立绿色环保农机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紧密融合的综合试验点,进行较长时间的技术跟踪与分析,为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机具研发、技术推广和制定政策提供技术依据。促进国外先进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机具的引进试验,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充分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中作用。
强化示范引领。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蔬菜基地和果园,加大畜牧粪便机械的收集和处理装备技术的试验示范,就地消纳有机肥、沼液、沼渣。鼓励经过机械化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探索?种养加?一体化生产模式以及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并建立完善农业废弃物机械化处理与利用循环利用补贴模式。进一步提高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扩大报废更新范围,引导农民自愿报废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旧农机具,购买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
强化技术培训。加大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打造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以促进农机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为导向,通过农机?三个课堂?教育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等平台,实施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培训,加速培养打造一支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高、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机人才队伍。
?
调查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之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 调研 报告 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____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 收藏 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 反思 ,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 教育 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2
党的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贵溪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四个突出”,大胆创新,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全市生态环境意识持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 总结 经验 、查找不足,不断推进贵溪生态文明建设,笔者进行了专项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一是专项排查。常态化、制度化地深入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专项排查行动。2012年,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4家、重大危险源企业7家;二是专项督查。经常性对所有涉及重金属污染防治企业进行环保监督管理。全面整治不法企业的乱排乱放行为,有效遏制了重金属污染的源头;三是专项管控。即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首尾兼顾,对新、改、扩建重金属污染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新入园项目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四是专项治理。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创新“三种模式”: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搬迁补偿政策;坚持市场运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贵冶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对1700余亩农田进行了翻耕,施加土壤改良剂,栽种修复植物。
(二)突出“秀美乡村”创建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秀美乡村”创建工作。将“秀美乡村”创建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融合,贵冶周边两批共29个“秀美乡村”全面建成。全市108个“秀美乡村”建设点也全部竣工验收,极大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着力抓好“卫生清洁”工程。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基本做到遗留垃圾全部清运、新增垃圾及时处理;三是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设施和条件,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承受性原则,进行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三区三线”民居改造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改厕、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
(三)突出“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一是加强生态资源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出台了《贵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见》。坚决落实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实行阔叶树全面禁伐;二是加大绿化造林力度。2012年,绿化造林3.39万亩,封山育林8000亩;三是加快生态镇村建设。着力推进乡村绿化提质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塘湾、罗河等乡镇重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樟坪畲族乡、塘湾镇大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森林乡镇”、“全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
(四)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贵溪市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贵溪市乡(镇)环境目标 责任书 考核实施办法》。扎实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012年,共年检18家排污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新核发10家企业排污许可证;二是强化管理。督促各减排企业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强危险固体废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三是加大投入。一期概算总投资3500万元污水处理厂已经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概算总投资800万元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即将投入运行。
二、现状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支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并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鹰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决战景区,做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理论依据;二是环境支撑。县域内拥有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圳省级森林公园等优质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为63.5%;全市出界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二级以上,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资金扶持。近年来,贵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亿元,财政总收入35.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46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均居全省县(市、区)第四位,县域经济实力显著,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前提;四是组织保障。近年来,贵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2013年,确立了“推进生态建设,构建科学发展保障”的工作主线,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成美丽宜居贵溪”,实现永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二)不利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比较明显。工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轻加工型为主,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12年,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仅为21.7%;二是生态文明理念较肤浅。由于农村经济滞后,百姓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养家糊口和发家致富,因而还存在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的问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也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少数企业推行绿色生产的自觉性不高;三是生态开发开放较单一。生态开发开放程度比较粗浅。生态价值既没有在开发中体现;生态文明的内涵也没有在开放中提升;社会各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理解不透,重视不高,执行不力,导致生态文明效应较弱。
三、对策建议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亦是民心所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我省在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对主要污染物减少排放要求。从市情看,随着铜产业、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化持续突破,贵溪市围绕铜、节能照明和医药、化工四大增长极招引的大项目、大企业日益增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生态承载挑战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贵溪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在市区位,资源,生态,文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四大优势文化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开始创建一个临时的平台,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旺季是从?夏季旅游,旅游景点,休闲旅游高地,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承德市,努力打造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味的城市,城市的休闲和旅游业的增长超过20%的速度递增。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承德市实践的经验教训。
加强生态建设魅力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 河北省承德市,依托倡导绿色崛起,建设生态文明,该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一个宜居,参观花园城市景观。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 3310英亩,活立木蓄积量,68000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8%,生态旅游城市“闻名全国的中国北方最好的,充满活力和魅力。
承德市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北京,天津节约用水和绿色块沙障,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承德市,依托“的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森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生态脆弱区的最前沿,水库周围沙源的河流和环城镇周围生态敏感地区综合管理为重点,初步建成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沿着大坝的边缘,丘陵经济林,防护林,节省水为基础的生态屏障。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全国最大的种植园 -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友好,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塞罕坝努力工作,植树在沙漠流沙建筑,创建一个变化的荒野林地,沙漠变成了绿洲的绿色奇迹。目前,有超过110亩的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已成为一条河,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源,海洋的珍禽异兽的天堂。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庆林说:”塞罕坝森林已成为一面旗帜,在国家林业局回收美丽的山川和河流,改善生态环境的模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
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当地建设”绿色银行“,这是在承德市内涵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承德市,根据区域生态功能的假设,分为两个生态区,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限制区域40%?区开发面积,总投资$ 313亿美元,其中包括256个重点项目总的生态管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
承德市已建成5个国家和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成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省级森林公园,5个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承德市,国家环境保护部,包括全国生态文明,被称为“中国北方绿肺”,“天然氧吧”的试点地区。在2010年初,承德市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良好的生态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建设3塞罕坝全面推进“森林城市”。
统计,在承德市森林资源,总资产121.6亿元人民币,6.91亿元每年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全市建成6个高品质的水果,杏,桑椹,沙棘,杨树速生丰产林,刺槐原料林水果基地,总规模果业基地1090英亩的发展,不仅林业产业总产值为人民币740农民的水果超过1000元,人均收入每年每亿美元,但也刺激了农场之旅。目前,282个农民的发展,城市的旅游乡镇从事一些乡村旅游3267年接待游客45万人以上的72个旅游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人民币。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效益的<BR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民意,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基本完成旧到2015年,城市吗?在稀疏“的道路连接到同一个新的城市建设,城市的水和任务,初步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色带,组织,多中心“十二五现代中心城市的区域?38.27平方公里120平方公里。说:”承德市市委书记杨蕊,紧紧围绕建设核心的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以更高的标准,更具活力,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时间赛跑,保证质量,重点主要断层的困难,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有更大的活力闪耀。
阿尔法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