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绿化路上堵车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堵车)
相信“堵车”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伴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车乃至于第二台。
不过,与拥车的幸福相伴随的,同时还有“堵车”的烦恼,上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下到三四线不出名的小县城,甚至就是村与村之间的机耕路偶尔都会遇到堵车。
诚然,车多了是导致堵车的原因之一,但绝非全部原因,我们可以有足够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以北京和成都来做对比,这是中国目前唯二有六环的两座城市,交通规划格局也很像,在机动车保有量数据上,北京位居第一位593.4万辆,成都519.5万辆位居第二位。但是,两座城市的拥堵程度却截然不同,北京是前十名拥堵的常客,甚至偶尔还能冲击三甲,而成都,则是常年在十名开外,甚至偶尔还能掉出二十名。
很明显,除了车多,一定还有其它原因在影响交通通行效率,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感同身受。
红绿灯起步速度
这一点相信可能不少从一线大城市开车回小地方的人会特别有感触,越大的城市,平均下来的车辆红绿灯起步速度越快,越是小的地方,红绿灯起步愈发龟速。
这一点,和车的性能有关,但更多的原因则是生活与工作的节奏不同,在大城市,普遍生活节奏更快,时间观念更强,因此起步时更在意时间,而小地方整体更休闲,也就导致更加缓慢。
所以对于小地方的堵车来说,如果大家都能自觉的提高起步速度,就能极大的提升红绿灯时的通行效率。
红绿灯/路口规划不合理
这一点是很多城市与区域都存在的通病。只是对于后者路口规划来说,不合理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会涉及到历史规划、拆迁等等一系列问题,即使是大城市也很难做到规划理想化,甚至一些小地方还会面临资金问题,没有足够经费去进行理想化的路况改造。
但是对于前者,红绿灯的设置,估计就有不少司机想吐槽,比如一些路口的红绿灯时长安排完全没考虑实际车流情况,对应的时长与路口车流量完全不匹配,就很容易造成某一方向或者某两个方向上的异常拥堵。
非机动车占道、行人横穿、移动路障开车法
以上三点,不仅是并称“司机最讨厌的事儿”,也是导致交通通行效率降低甚至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
非机动车占道,其实主要还是电瓶车,这个介于自行车和摩托之间的灰色地带产物。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开始管制电瓶车违法违规上路,部分城市也在开始执行电瓶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处罚,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地区和城市依然对电瓶车管理不严,尤其是小地方,电瓶车完全可以占据最右侧的机动车道乃至于直接在路中间行驶,其速度远低于机动车道限速,导致机动车不得不减速甚至变道来规避,是通行效率降低的罪魁祸首。
行人横穿不说了,这个目前管理起来有难度,但是实话实说,路中间突然出现的行人,往往都会导致机动车突然刹车,进而形成“幽灵拥堵”。
至于“移动路障式开车法”,与上一段类似,管理有难度,全靠驾驶员自己自觉,也很容易造成某一路段的“幽灵拥堵”。
总结一下,交通通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考量,堵车是结果,也是多因素导致的,真正想要解决拥堵问题,需要的是一个地方上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简单一句“车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