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改造场地分析(绿化改造场地分析)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及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时,绿地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取决于绿地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但迄今为止缺乏绿地景观分布格局与环境效应关系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斑优格局、斑匀格局、廊道格局和对照格局等四种景观结构及其绿地分布格局,选取了气温、相对湿度、环境噪声和大气SO2、NOx、TSP含量等环境监测指标,观测了不同绿地景观格局下的环境效应,并对比分析了绿地分布格局指标与综合环境效应间的关系,以便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合理性指标,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斑优格局、斑匀格局、廊道格局和对照格局等四种不同景观在斑块总面积、建筑斑块面积和无绿化道路面积等景观总体格局上较均衡,但由于其绿化覆盖率及绿地景观分布格局差异较大。致使其环境效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对照格局景观的绿地斑块总面积最小,绿地破碎化指数最高,绿化覆盖率仅为1.00%,以建筑铺装斑块和无绿化道路廊道为主要景观构成。因此,对照格局景观的环境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低、环境噪声较大、大气TSP含量高,景观环境恶劣。斑优格局景观主要表现为绿化覆盖率高(达43.59%),并以大面积绿地斑块占优势,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达29118m^2,且绿地优势度指数最大、破碎度指数最小;绿化道路廊道总面积及平均面积均较高,斑块绿地与廊道绿地共存,其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降温增湿和滞尘减噪上。其中,与对照格局景观相比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提高5.93%、大气平均噪声显著减弱28.12%,TSP含量平均降低86.42%,而SO2和NOx的差异不明显。斑匀格局景观绿化覆盖率较低(11.34%),绿地优势度指数和绿地破碎度指数较低,但绿化廊道总面积和平均面积均比绿地斑块大,斑块绿地与廊道绿地共存,中小面积绿地斑块和绿化廊道呈均匀分布。与对照格局景观相比,斑匀格局景观空气相对温度提高4.64%,TSP含量降低46.62%,大气温度和环境噪声也显著降低。因而斑匀格局景观也具有降温增湿和滞尘减噪作用,但其滞尘效果仅为斑优格局景观的53.95%,减噪效果仅为斑优格局景观的12.45%。廊道格局景观中绿化覆盖率仅为6.13%,绿地斑块面积及绿地斑块平均面积小,绿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均较高;绿化道路廊道总面积和平均面积均较大,分别达到87660m^2和17532m^2,且绿化道路廊道总面积分别占廊道景观总面积和景观总面积的97.60%和98.43%,因而绿化廊道在绿地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尽管廊道格局景观与对照格局景观相比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提高了6.29%,但由于承载着繁忙的交通任务,该景观区域环境噪声也同样比对照格局景观显著增加了21.47%.且TSP平均含量比对照格局景观高5.08%,大气NOx平均含量也比对照格局景观高9.06%。因此,廊道格局景观中大气NOx、粉尘和噪声污染严重,是城市中心商业区大气NOx、粉尘和噪声的主要污染源。总之,在景观总体格局上较均衡的城市中心商业区中,绿化覆盖率的高低对城市环境改善起着主导作用,而以大面积绿地斑块占优势、绿地斑块分布均匀、且绿地斑块与绿化廊道共存的绿地景观格局也对城市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且绿地斑块平均面积越大、破碎度指数越低、绿化廊道比例高,则其对环境改善的作用越大。因此,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可操作性上看,采用绿地斑块平均面积、破碎度指数和绿化廊道面积比例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合理性指标则更为简便、适用。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摘 要:为了提升城市的园林效益,进行绿化养护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园林绿化管理方案的控制,从而针对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控制。比如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水分模块、施肥模块、病虫害防治模块等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城市;存在问题;研究方案;解决;园林绿化

 1 关于园林绿化管理模块的分析

 1.1 在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时代的发展赋予城市园林绿化更深刻的定义。比如一系列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及其绿化城市的开展,其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绿化成果的控制,进行单纯性建设的控制,进行后期管理模块的配套,保证其重点地段的管理。在当下管理模块中,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养护管理机制的缺乏,这导致其较低的养护管理效益。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主要表现为城市绿化养护人员较低的素质,较差的管理意识。其在园林管理过程中,仅仅进行管理经验的控制,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这也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模块及方法模块的协调。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存在的片面性、陈旧性问题,通过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分、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绿化管理的过程。

 在现阶段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水分管理的控制是必要的,这更有利于进行树木枝叶的控制,保证其开花结果。这就需要进行水分模块的控制,从而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保证枝叶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进行水分的控制,满足其根系呼吸的工作需要,实现树木养分的合成及运转模块的优化。并可防止早春干旱,早春灌水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并有利于开花结果。生长期灌水有花前灌水、花后灌水和花芽分化期灌水。就不同季节而言,夏季是树木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新植树木、小苗、灌木的树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树叶蒸发量大,需水多,应勤灌溉。

 1.2 在园林管理过程中,如果其内部土壤水分太多,就容易出现不足的氧气,就会导致其根系呼吸的控制,不利于吸收机能的控制。如果植物缺乏氧气,就会出现根系不能呼吸的控制,就可能进行蛋白质的凝固,从而影响了根系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进行排水方法的优化。比如进行多元化的排水模块的协调,进行地表径流模块、暗沟排水模块等的控制,一般的园林树木由于人们对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为保持树木的正常生长,应及时、适时的向根系土壤中补充肥料,即进行施肥。施肥不仅能营养树木,而且还能调节土壤PH值和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以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

 1.3 针对一些特殊条件的树木,进行休眠期的施肥控制是必要的,从而满足现阶段花芽萌发、开发的工作需要,保证枝叶生长期的控制,这需要进行枝叶形成模块的控制。进行不同模块的肥料应用模块的优化,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每次开花后应及时补充因抽梢、开花而消耗的养料,才能使树木长期保持不断抽枝和开花,所以对这类树木一年内应多次施肥。花后立即施入含氮、磷为主的肥料,既促进枝叶生长,又促使花芽形成和开花。

 2 修剪模块及相关模块的优化

 2.1 通过对树木修剪模块及其相关模块的开展,更有利于提升其养护管理的效益。这需要进行多元化的修剪环节的把握。进行树势的控制,进行合理化的树冠结构的控制,保证其外观的美好性,更有利于进行病虫害疾病的控制,保证其交通的安全性。在该模块中,保证其开花结果,保证树木质量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园林建筑工作的需要,实现其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有中央领导枝的乔木。如杨树、水杉、侧柏、金钱松、雪松、枫杨等。分枝点的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护顶芽向上生长。郊区多用高大树木,分枝点在4m-6m以上。主干顶端如受损伤,应选择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剪,并把其下部的侧芽抹去,抽出直立枝条代替,避免形成多头现象。

 通过对乔木的控制,更有利于进行树种的主干性的优化,这需要进行分枝点的高度的控制,进行不同主枝间的距离控制,保证其树冠的完好性。这需要进行修剪模块的开展,保证其相关工作模块的优化。这也需要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树体工作模块的优化。提升其应用效益。灌木及绿篱的修剪与整形,灌木及绿篱的修剪,根据设计要求或树体形态先由外部修剪成大体轮廓,先看好树冠的整体应修成何种形态,然后由主枝的基部自内向外地逐渐向上修剪,这样就会避免差错或漏剪,既能保证修剪质量又能提高速度。

 2.2 在修剪及其整形模块中,要按照树势的需要,进行不同整形模块的开展,保证不同时间的修剪,保证其病树枝的解决,保证多元化的疏剪方法的控制,保证现代化修剪模块的优化。这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修剪及其整形工作的开展。进行树木修剪时期的控制,进行不同季节的修剪模块的优化。冬季修剪一般在休眠期进行。夏季修剪在花落后进行,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增加全株光照,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来年开花。夏季修剪宜早不宜迟,这样有利于控制徒长枝的生长。若修剪时间稍晚,直立徒长枝已经形成。如空间条件允许,可用摘心办法使生出二次枝,增加开花枝的数量。

 2.3 在现阶段工作模块中,针对树木的生长习性展开修剪及其整形是必要的。比如春季时,进行花灌木的花芽分化的控制。在低温模块中,进行春季开花的控制。这需要进行叶芽膨胀模块的优化,保证叶芽修剪环节的优化。这需要按照植物种类及其需要展开分析,进行修剪部位的控制,保证开花枝条基部的芽部位的控制。这需要针对不同的植物生长习性展开分析,进行多元化的枝桠工作模块的控制。杨、柳栽完后及时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1.5米处为宜。注药法是在树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

 2.4 在现阶段病虫害预防过程中,进行干害虫及其各种虫害的预防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树木的生长期的控制,保证不同时间的枝桠生长率的控制。比如在树木落叶期间,就需要进行用药的控制,应该进行农药的慎重选择,从而满足树木的生长需要,避免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这也需要进行注药时间的控制,进行不同种药物的控制。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危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必须从绿化的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

 3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满足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保证城市整体绿化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迟德富,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谢哲金.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203-204.

 作者简介:冯伟新,男,1984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园林花卉技术工作。

#报告# 导语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以下是 整理的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9)该类型公园应当表现当地的历史人文要素。

篇二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一般说来,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园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其发挥的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指引群众文化选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全国城市公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园已不再是一个纯粹锻炼身体的地方,它还是人们休憩、社交、文化娱乐,甚至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从20xx年起,许多公园都免费为人们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们来确实感受体验各种不同特色的公园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调查概况

 为了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小组于20xx年5月26号重点走访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文化古迹游览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区、体育娱乐区的部分景点,调查公园文体场地的效用,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以此进一步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

 越秀公园是一个别具一格、充满生态气息、又富有岭南情调的大众公园。作为广州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越秀公园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议创建,解放后扩建后,又曾经多次接待过毛主席、周等党和国家***前来视察观光和游泳。

 在走访越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从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考察。

 公园的硬环境指景区和景点的造物设施。此次我们小组先后走访了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的广州美术馆、球形水塔、荫生植物区、花卉馆、锦园(观鱼区)等5个景点,文化古迹游览区的五羊石雕景点,青少年儿童活动区的成语寓言园、金印游乐场等2个景点,以及体育娱乐区的鲤鱼头文体娱乐区、越秀山体育场、越秀泳场等3个景点。

 广州美术馆是国家藏画单位之一,这里展出历代书画名家的美术作品。球形水塔曾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广州解放前建造的4座水塔仅存的1座。它以其钢制的球状外型,引起无数游人的兴趣。荫生植物区和花卉馆有种类繁多的荫生植物和名贵奇花异卉,以及书画展览等。锦园(观鱼区)是广东省内自然放养锦鲤规模、品种最多的观赏景区之一。园内还建有大型的捞鱼池和钧鱼池供小孩玩乐、嬉戏。五羊石雕则是有名的文化遗迹,关于“五羊”的传说,也是广州别称“羊城”和“穗城”的由来。成语寓言园和金印游乐场是儿童游乐、学习的好去处。至于鲤鱼头文体娱乐区、越秀山体育场和越秀泳场,运动场地齐全,包括泳池、乒乓球馆、篮球场、露天舞场、草地滚球场等。这些景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富有文化气息,为广大人民的文化福利与生活休闲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公园的软环境指服务与管理,以及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在走访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观察到越秀公园内草坪修剪整洁,水畔有靠椅石凳,可供休息赏景。而且园门有全园浏览分区图和建园介绍,园中设置别具风格的果皮废物箱,醒目的导游标牌,树木有挂牌,方便游人的识别和欣赏。公园内的游人一般都会自觉遵守园规,随地吐痰、乱丢废物、损伤花木、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很少的。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公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市民社会公德与心灵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不仅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公园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走进越秀公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消遣方式,老人唱歌、跳舞、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年轻人看看文化古迹,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还有歌唱团、跳舞团、打太极的团队、练剑的团队等进行的集体活动。公园真正做到了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与民同乐的公园文化,这是值得庆幸的。

 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不同方面体现公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公园文化的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更有利于发展公园文化。现就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稍作分析。成语寓言园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雕塑表现出来,清晰易懂,极具教育意义。有不少家长、学生利用这一现成的“作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娱乐、学习不知觉中便溶为一体,这无疑活跃并且丰富了市民文化。当然,这得益于成语寓言园这一景点的合理设计,即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这可以说是打造公园文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另一方面,公园文化朝多元化发展,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无可口非,但是,一定要在和公园硬环境相融合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容易获得舆论的认同,使公园深厚的文化意味得以推广。

 三、调查总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建设公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推进公园文化繁荣并努力做到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不断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篇三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

 1.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关键词:[db:tag]